tgoop.com/writing_discuss/528
Last Update:
女性角色在男性创作者笔下,要么就是纸片人,要么就是av女优,要么就是大地之母娘道包容
这些写出各种被凝视的客体化女性角色的男编剧和男导演,其实生活中十有八九在剧组会议上会被投资方和制片姐姐们一句话怼得无语凝噎
但是他们刻画女性的生气,要用这种典型的泼妇形象,和冷酷的、野心勃勃的、有精确攻击性和目标的博弈,截然不同的女性
就是一个女的,生气,然后哭,然后脆弱
无论是作者和观众的视角,都制造了一种对女性的廉价的同情,这种廉价的同情和廉价的歌颂「母爱」而不给予母亲以任何社会资源倾斜的结构性问题是在一起的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其实把「理性」从女性身上剥除了
认为女性的生气是「无理取闹」
而不是「有原因、很确切、应该被聆听和关注」
在女性生气的过程中,男性想要的位置是:
「我应该忍让这只情绪动物,因为她并不具有我这种高级智能」
这样,优越感和退让交接在一起,男性才能在日常生活里接受自己其实情感上责任上能力上,无法和女性相比的地方
这就是厌女,它不是一种明确的厌恶,而是将贬低性的内在逻辑培植在对待女性的方方面面,而且八成可以想象这种人在生活中,也一定是将自己的成长问题全都责怪给母亲,但是随时都能共情父亲的那种白眼狼
因为对他们而言,从小到大看到母亲发怒,都觉得这是一个没有理由的失心疯,等一等就过去了
美名其曰「忍让和包容女性」
殊不知女性在婚姻内的暴虐是系统性的、结构性的"反应性虐待",表现出来的暴虐,会被家庭和社会视为「不合时宜」「脾气差」「很暴躁」「不贤惠」「不是贤内助」
但是实际上这种暴虐恰恰是男性社会对女性系统性暴力、贬低、忽视和侵犯的结果
对于男性创作者而言,书写女性的愤怒,基本上是一道超纲的题目,但是因为生活和创作的话语权都在他们手上
他们选择直接蔑视这个题需要他们反思的本质的性别不平等,和共情能力盲区
而直接创作出他们一直以来将女性视为的样子
因为这样他们就不需要面对那个从小到大从来没有为母亲做过什么,软弱无能的自己了
当然了,这只是一种非常民科式的弗洛伊德滥用解读
因为根本不需要说到这里,就有一百种方法可以论证这些创作者的无能 source
BY 写作交流
Share with your friend now:
tgoop.com/writing_discuss/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