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var/www/tgoop/post.php on line 37

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aCache/aDaily/post/addhahk/--):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var/www/tgoop/post.php on line 50
榮光同盟@addhahk P.198
ADDHAHK Telegram 198
自由港昨天的一篇文章掀起了不少風浪,其標題或許不太好,但內文卻有不少值得反思之處。

例如有些手足對於獲得支援是抱著必然的心態,認為這是香港人欠我們的,但香港人又是否真的欠了我們?

回看19年至今,不少「家長」自己就是會落場的手足,或是拿著英美澳加護照的「外國人」,他們本身就擁有民主與自由,有些回到香港參與抗爭,有走在前線的,有落力做支援的,拿著外國護照享受著民主自由,依然回到香港這個修羅場,出錢又出力,他們欠了誰嗎?

我認識的人當中就有美籍的手足,整筆首期扔了出來,而他不是甚麼富有家庭出身,每一蚊都有血有汗。

而一些沒有外國護照的「大人」,其實大多數都有能力移民,民主自由對他們來說未必是垂手可得,卻也不見得很難,把物業股票賣掉,不夠錢移民英美澳加,也能移去台灣或一些歐洲國家,但他們很多選擇了支援香港的運動,或許他們沒有站在最前衝,但他們也盡了能力,選擇了更難的路。

抗爭的路上,每個人都是為了同一個目標而上街,不論是文宣後勤或是衝在前面的,為的都是民主與自由,而不是為了別人而衝——至少我是這樣想的。既然每個人都是為了一個目標而付出,那麼就沒有說誰代誰衝或誰欠了誰,那麼現在的支援又是不是必然呢?

是不是必然,撫心自問就好,但資源與援助還是有的。還在香港等待上庭的、還柙的、在囚的手足,就有612基金運作著。而身處海外的,台灣的讀書及生活支援大家都很熟悉,但成績如何?也不用多說,再看這學期的數據就好。

台灣以外就是英國最多人(因為沒封關),英國的支援與早期的台灣相比短缺很多,而英國租屋手續繁複加上租金昂貴,對眾多手足來說是個不少的負擔,也感謝大家的幫助手足們才能安頓下來。

然而,英國的生活費用撇除了租金後,只要一百多鎊就能過得很不錯...但有不少人每月收著遠超這個數額的援助,有吸毒的,有飲酒玩樂的,也有些沒那麼過份的,但也是拿著超過所需的援助卻還整天怨天怨地的。

經歷了離開香港的慘痛,情緒低落或是有情緒病是很平常,相信每個離開的手足或多或少都會有,有不少手足打算放低過去的抗爭行動,只想好好過新生活,人各有志,我也希望手足能生活愉快,付出的已經夠多了。

而有些手足整天說著要繼續抗爭,坐擁資源,所作所為卻沒有一樣對得起這兩個字,吃喝玩樂算得上抗爭嗎?怨天怨地要怨到甚麼時候?我常常跟手足們說,路係自己揀,唔行都行咗,只有行落去。

怨天怨地改變不了甚麼,每天說著放不低香港其實可以回去,即使是暴動罪,認罪+行為良好,3年多就坐完,不用委屈自己「流亡」一世。想想在牢獄中的手足,還柙的每天能見親友15分鐘(首先要每天有親友探望),坐正的每個月兩次(可以申請多兩次),每次半小時。

而「流亡」的手足,拿起電話就能聯繫到親友,走慘還是坐慘?而吃的....大家覺得吃杯麵慘,還是獄中手足們夏天吃發臭的飯還吃到肚痛慘?

有幸離開香港的手足,已經很幸運,大家拿著旅遊visa入境,申請難民也不用住難民營,眾多組織或私人援助(雖然我覺得還是有所欠缺,但流落在外也只能將就將就,沒有盡善盡美)。

不是說比起在囚手足好就不算慘,但馬死落地行,筆者雖然不是富貴人家,但以前在香港每年換iphone 也不手軟,現在每天就去搶到期減價貨吃,生活...還是要繼續,以前不會做的事,還是要學著做,拿著多少資源,就有多少責任要負上,你多拿一蚊,或許就有一位更需要的手足少一蚊。

雖然希望大家都能自立,但現實中大多數手足未有身份,不能工作也負擔不到國際生的學費,十分無奈,只能靠著援助過日子,希望手足們早日拿到身份能過回正常的生活。

曾經有位「家長」說過,給予援助會造成手足依賴,即使第日加拿大通關後能前往,也習慣了伸手拿錢而不去工作,其他手足怎樣我不知,我只能說...跟支那大媽搶減價貨的日子,我不會習慣,隨便找份工作做兩天賺到的錢比我現在一個月花費的還要多,誰會習慣吃到期,過期的食物?至少我不會。

共勉之——



tgoop.com/addhahk/198
Create:
Last Update:

自由港昨天的一篇文章掀起了不少風浪,其標題或許不太好,但內文卻有不少值得反思之處。

例如有些手足對於獲得支援是抱著必然的心態,認為這是香港人欠我們的,但香港人又是否真的欠了我們?

回看19年至今,不少「家長」自己就是會落場的手足,或是拿著英美澳加護照的「外國人」,他們本身就擁有民主與自由,有些回到香港參與抗爭,有走在前線的,有落力做支援的,拿著外國護照享受著民主自由,依然回到香港這個修羅場,出錢又出力,他們欠了誰嗎?

我認識的人當中就有美籍的手足,整筆首期扔了出來,而他不是甚麼富有家庭出身,每一蚊都有血有汗。

而一些沒有外國護照的「大人」,其實大多數都有能力移民,民主自由對他們來說未必是垂手可得,卻也不見得很難,把物業股票賣掉,不夠錢移民英美澳加,也能移去台灣或一些歐洲國家,但他們很多選擇了支援香港的運動,或許他們沒有站在最前衝,但他們也盡了能力,選擇了更難的路。

抗爭的路上,每個人都是為了同一個目標而上街,不論是文宣後勤或是衝在前面的,為的都是民主與自由,而不是為了別人而衝——至少我是這樣想的。既然每個人都是為了一個目標而付出,那麼就沒有說誰代誰衝或誰欠了誰,那麼現在的支援又是不是必然呢?

是不是必然,撫心自問就好,但資源與援助還是有的。還在香港等待上庭的、還柙的、在囚的手足,就有612基金運作著。而身處海外的,台灣的讀書及生活支援大家都很熟悉,但成績如何?也不用多說,再看這學期的數據就好。

台灣以外就是英國最多人(因為沒封關),英國的支援與早期的台灣相比短缺很多,而英國租屋手續繁複加上租金昂貴,對眾多手足來說是個不少的負擔,也感謝大家的幫助手足們才能安頓下來。

然而,英國的生活費用撇除了租金後,只要一百多鎊就能過得很不錯...但有不少人每月收著遠超這個數額的援助,有吸毒的,有飲酒玩樂的,也有些沒那麼過份的,但也是拿著超過所需的援助卻還整天怨天怨地的。

經歷了離開香港的慘痛,情緒低落或是有情緒病是很平常,相信每個離開的手足或多或少都會有,有不少手足打算放低過去的抗爭行動,只想好好過新生活,人各有志,我也希望手足能生活愉快,付出的已經夠多了。

而有些手足整天說著要繼續抗爭,坐擁資源,所作所為卻沒有一樣對得起這兩個字,吃喝玩樂算得上抗爭嗎?怨天怨地要怨到甚麼時候?我常常跟手足們說,路係自己揀,唔行都行咗,只有行落去。

怨天怨地改變不了甚麼,每天說著放不低香港其實可以回去,即使是暴動罪,認罪+行為良好,3年多就坐完,不用委屈自己「流亡」一世。想想在牢獄中的手足,還柙的每天能見親友15分鐘(首先要每天有親友探望),坐正的每個月兩次(可以申請多兩次),每次半小時。

而「流亡」的手足,拿起電話就能聯繫到親友,走慘還是坐慘?而吃的....大家覺得吃杯麵慘,還是獄中手足們夏天吃發臭的飯還吃到肚痛慘?

有幸離開香港的手足,已經很幸運,大家拿著旅遊visa入境,申請難民也不用住難民營,眾多組織或私人援助(雖然我覺得還是有所欠缺,但流落在外也只能將就將就,沒有盡善盡美)。

不是說比起在囚手足好就不算慘,但馬死落地行,筆者雖然不是富貴人家,但以前在香港每年換iphone 也不手軟,現在每天就去搶到期減價貨吃,生活...還是要繼續,以前不會做的事,還是要學著做,拿著多少資源,就有多少責任要負上,你多拿一蚊,或許就有一位更需要的手足少一蚊。

雖然希望大家都能自立,但現實中大多數手足未有身份,不能工作也負擔不到國際生的學費,十分無奈,只能靠著援助過日子,希望手足們早日拿到身份能過回正常的生活。

曾經有位「家長」說過,給予援助會造成手足依賴,即使第日加拿大通關後能前往,也習慣了伸手拿錢而不去工作,其他手足怎樣我不知,我只能說...跟支那大媽搶減價貨的日子,我不會習慣,隨便找份工作做兩天賺到的錢比我現在一個月花費的還要多,誰會習慣吃到期,過期的食物?至少我不會。

共勉之——

BY 榮光同盟


Share with your friend now:
tgoop.com/addhahk/198

View MORE
Open in Telegram


Telegram News

Date: |

End-to-end encryption is an important feature in messaging, as it's the first step in protecting users from surveillance. Telegram offers a powerful toolset that allows businesses to create and manage channels, groups, and bots to broadcast messages, engage in conversations, and offer reliable customer support via bots. Ng Man-ho, a 27-year-old computer technician, was convicted last month of seven counts of incitement charges after he made use of the 100,000-member Chinese-language channel that he runs and manages to post "seditious messages," which had been shut down since August 2020. A new window will come up. Enter your channel name and bio. (See the character limits above.) Click “Create.” A Hong Kong protester with a petrol bomb. File photo: Dylan Hollingsworth/HKFP.
from us


Telegram 榮光同盟
FROM Ameri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