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 Web
一个微分音的爵士

微分键琴是在键琴基础上,增加额外的微分音来达到“纯律”的效果。
相对于“12平均律”,及在8度音的振动频率为1:2关系上等分12份,纯律在音程关系上遵循一定比值。听感上,纯律下的和弦更加和谐。

edit: 在Spotify上听了Georg Vogel的专辑。progressive jazz/funk的味道很对胃口。 听的人不多,月活只有25人。可以去关注下。


#Random #Jazz

https://youtu.be/wZ7rMsE1ia8
音乐小本本
约翰凯奇 - lecture on nothing 睡觉睡觉!!这个作品好催眠😂 edit:自己写的乐评 link #Cage #contemporary https://youtu.be/Rrxlr6PHZq4
Lecture on Nothing.

I am here ,
and there is nothing to say .




三年后今日回溯这个作品,逐渐发觉其含义。


凯奇基于存在主义框架发出疑问,藏在“音乐”中的是什么。

暂且给音乐下一个片面的定义,即由结构组成的和声、旋律进行。“音乐”的现象会引起听者情感共鸣。

如将音乐成分移除,不使用任何结构,没有任何进行,甚至没有随机的音符出现,剩下的是“空”吗?




该作品就在这样的背景中产生。作品中无意义夹杂了结构,分为很多段落,段落之间并无任何递进发展。

听上去,如果将音乐化整为零,音乐的体验即为听众“存在”本身,是脑海中原有的“底噪”。 完整聆听时的不耐烦,是对规律性、结构性发展的期待,是对“音乐”的期待。



根据萨特在其《存在与虚无》中的描述, 推动人前进的力量并不客观存在,而是源于脑海。

存在本身不会带来焦虑,带来焦虑的是“向前进行的欲望”本身。 演讲中反复提到的“没有去往何处”正指向这点。

当音乐剥除了“音乐”的成分返璞归真,“演奏者”由向外发散转为向内收敛,届时聆听者感受到的“音乐”,即为“自我”。而“自我”无处不在。




引回开头


我在这里 ,
但我无可言告 。



#Cage
#Musicology #Random
Media is too big
VIEW IN TELEGRAM
斯卡拉蒂 K.209

自己弹的~



#Scarlatti #Classical #Random
🎉5👍1🥰1
2025/10/21 10:32:26
Back to Top
HTML Embe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