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masyan - Vortex
昨天听到的先锋爵士
#Contemporary #progressive #Jazz
https://youtu.be/VdoyOrZdl3Y?si=F_Lg-4KdA9Pw-Ztg
昨天听到的先锋爵士
#Contemporary #progressive #Jazz
https://youtu.be/VdoyOrZdl3Y?si=F_Lg-4KdA9Pw-Ztg
YouTube
Vortex (feat. Tosin Abasi)
Provided to YouTube by Nonesuch
Vortex (feat. Tosin Abasi) · Tigran Hamasyan · Tosin Abasi
The Call Within
℗ 2020 Nonesuch Records Inc. for the United States and WEA International Inc. for the world outside the United States.
Drums: Arthur Hnatek
Electric…
Vortex (feat. Tosin Abasi) · Tigran Hamasyan · Tosin Abasi
The Call Within
℗ 2020 Nonesuch Records Inc. for the United States and WEA International Inc. for the world outside the United States.
Drums: Arthur Hnatek
Electric…
Tischenko - 第四钢琴奏鸣曲
Tischenko(1939-2010),列宁格勒人。曾在列宁格勒音乐学院,跟随肖斯塔科维奇读研究生课程。
这部是非常搞笑的曲子。用了许多“序列音乐”和“十二律”的技法,将似儿歌一样的幼稚简单旋律复杂化。 离调处理时常会给人老式磁带机的听感。
#Tischenko #Contemporary #Musicology
https://youtu.be/HVHr1eYpJqY?si=SXHzEH2YbmqyIBxZ
Tischenko(1939-2010),列宁格勒人。曾在列宁格勒音乐学院,跟随肖斯塔科维奇读研究生课程。
这部是非常搞笑的曲子。用了许多“序列音乐”和“十二律”的技法,将似儿歌一样的幼稚简单旋律复杂化。 离调处理时常会给人老式磁带机的听感。
#Tischenko #Contemporary #Musicology
https://youtu.be/HVHr1eYpJqY?si=SXHzEH2YbmqyIBxZ
YouTube
Boris Tishchenko - Piano Sonata no. 4, Op.53 (Polyakov) (1972)
A rather traditional sonata compared to his 3rd and 5th sonata.
00:00 I. Allegro comodo
05:43 II. Tranquillo, rubato
13:58 III. Allegro molto
00:00 I. Allegro comodo
05:43 II. Tranquillo, rubato
13:58 III. Allegro molto
贝多芬 - 第六交响曲 (田园)
贝多芬(1770-1827),古典主义中晚期代表人物。
他与海顿、莫扎特、舒伯特一起,合称为“第一维也纳乐派”。
这一概念经常被用来定义“古典主义时期” #Classical ,风格有别于之前的巴洛克时期,和之后的浪漫主义时期。
古典主义时期将传统的“体裁结构”打破,逐渐开放。 田园交响曲便是一个很有名的例子:打破了传统“交响曲”的框架,带入叙事性。 该交响曲拥有五个乐章,而不是传统的四月章。第三、四、五乐章之间没有停顿,合并演奏。
贝多芬在每个乐章下面加入了小标题,描绘了田园的情景。该创作方式被称为“标题音乐”(Program music),为后续艺术歌曲的音乐形式奠定基础。
该作品于1808年完成。
#Beethoven
#musicology
#MusicWeek
Vol.4 德奥古典乐派 Day 1
https://youtu.be/l02XlWX_6HE?si=oj8gc6oAgETD8xQR
贝多芬(1770-1827),古典主义中晚期代表人物。
他与海顿、莫扎特、舒伯特一起,合称为“第一维也纳乐派”。
这一概念经常被用来定义“古典主义时期” #Classical ,风格有别于之前的巴洛克时期,和之后的浪漫主义时期。
古典主义时期将传统的“体裁结构”打破,逐渐开放。 田园交响曲便是一个很有名的例子:打破了传统“交响曲”的框架,带入叙事性。 该交响曲拥有五个乐章,而不是传统的四月章。第三、四、五乐章之间没有停顿,合并演奏。
贝多芬在每个乐章下面加入了小标题,描绘了田园的情景。该创作方式被称为“标题音乐”(Program music),为后续艺术歌曲的音乐形式奠定基础。
该作品于1808年完成。
#Beethoven
#musicology
#MusicWeek
Vol.4 德奥古典乐派 Day 1
https://youtu.be/l02XlWX_6HE?si=oj8gc6oAgETD8xQR
YouTube
Beethoven - Symphony No 6 "Pastoral" - Celibidache, MPO (25 January 1993)
Ludwig van Beethoven - Symphony No. 6 in F major, Op. 68 "Pastoral Symphony"
Münchner Philharmoniker conducted by Sergiu Celibidache
Live recording: 25 January 1993, Philharmonie am Gasteig, München
Münchner Philharmoniker conducted by Sergiu Celibidache
Live recording: 25 January 1993, Philharmonie am Gasteig, München
👍2
海顿 - F小调弦乐四重奏,Op.20 No.5
海顿 (1732-1809),奥地利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规范了“弦乐四重奏”和“交响曲”的写作风格和结构,极大程度推动了室内乐(Chamber music)的发展。
室内乐为小编制重奏音乐,不设指挥,依赖于乐手之间沟通。因此,室内乐给了乐手更大发挥空间,也要求极高的技术来支撑。
海顿Op.20由六首弦乐四重奏组成,被誉为海顿“里程碑式的作品”。 海顿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吸收了新的哲学及政治观点,并融入音乐创作中。在这首四重奏中,海顿并无沿用传统的“奏鸣曲式”,而是在结尾处重构了开头的主题、极大增加了音乐张力,推动音乐向后发展。
该作品于1772年完成。
#Haydn
#Classical
#Musicology
#MusicWeek
Vol.4 德奥古典乐派 Day 2
(Edit: 更换视频源)
https://youtu.be/ge9DSFJUYxM?si=urJGVS4q5uX-ayAM
海顿 (1732-1809),奥地利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规范了“弦乐四重奏”和“交响曲”的写作风格和结构,极大程度推动了室内乐(Chamber music)的发展。
室内乐为小编制重奏音乐,不设指挥,依赖于乐手之间沟通。因此,室内乐给了乐手更大发挥空间,也要求极高的技术来支撑。
海顿Op.20由六首弦乐四重奏组成,被誉为海顿“里程碑式的作品”。 海顿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吸收了新的哲学及政治观点,并融入音乐创作中。在这首四重奏中,海顿并无沿用传统的“奏鸣曲式”,而是在结尾处重构了开头的主题、极大增加了音乐张力,推动音乐向后发展。
该作品于1772年完成。
#Haydn
#Classical
#Musicology
#MusicWeek
Vol.4 德奥古典乐派 Day 2
(Edit: 更换视频源)
https://youtu.be/ge9DSFJUYxM?si=urJGVS4q5uX-ayAM
YouTube
Castalian Quartet, Haydn String Quartet in D Op.76 No.2, Live at Wigmore Hall
The Castalian String Quartet is rapidly emerging as an exciting voice on the international chamber music scene.
In 2018 they received the prestigious inaugural Merito String Quartet Award & Valentin Erben Prize and won a Borletti-Buitoni Trust Fellowship…
In 2018 they received the prestigious inaugural Merito String Quartet Award & Valentin Erben Prize and won a Borletti-Buitoni Trust Fellowship…
❤1
莫扎特 - G小调第40号交响曲
莫扎特(1756-1791),奥地利古典时期作曲家,生于萨尔茨堡、逝于维也纳。海顿挚友,经常与海顿互相学习借鉴
这部作品创作于莫扎特的高产期。“拥有猛烈的热情与哀缅”。 这部作品没有开头引子;亦无宏大的结尾,所以被认为与相邻两部作品合为三部曲,应当共同演奏。
该作品首次采用主题独奏+伴奏的形式开场。门德尔松小协和拉赫第三钢协都采用了类似的方式。S.H.E.的《不想长大》与Fairuz的《Ya Ana Ya Ana》借用了该曲的主题。
该作品极大影响了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等人。
该作品于1788年完成。
#Mozart
#Classical
#Musicology
#MusicWeek
Vol.4 德奥古典乐派 Day 3
https://youtu.be/p8bZ7vm4_6M?si=uVn2ONRs_pqk2Dlg
莫扎特(1756-1791),奥地利古典时期作曲家,生于萨尔茨堡、逝于维也纳。海顿挚友,经常与海顿互相学习借鉴
这部作品创作于莫扎特的高产期。“拥有猛烈的热情与哀缅”。 这部作品没有开头引子;亦无宏大的结尾,所以被认为与相邻两部作品合为三部曲,应当共同演奏。
该作品首次采用主题独奏+伴奏的形式开场。门德尔松小协和拉赫第三钢协都采用了类似的方式。S.H.E.的《不想长大》与Fairuz的《Ya Ana Ya Ana》借用了该曲的主题。
该作品极大影响了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等人。
该作品于1788年完成。
#Mozart
#Classical
#Musicology
#MusicWeek
Vol.4 德奥古典乐派 Day 3
https://youtu.be/p8bZ7vm4_6M?si=uVn2ONRs_pqk2Dlg
YouTube
MOZART Symphony No 40 in G minor KV550 LEONARD BERNSTEIN
Mozart Symphony No.40 in G minor KV550
Leonard Bernstein (conductor)
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
Leonard Bernstein (conductor)
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
舒伯特 - 纺车旁的格丽卿
舒伯特(1797-1828),奥地利古典时期/早期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维也纳乐派”中最后一人。推动了“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的转变。
艺术歌曲(Lied)是基于诗歌的歌曲。现今英语中Lied一词特指德语诗歌。与之前的海顿、莫扎特的范式不同,Lied为更贴近生活的浪漫化表达,多为田园诗或爱情诗歌。
舒伯特共创作六百余首艺术歌曲,其大多选自同时期文学创作。 舒伯特把诗歌结构带入音乐,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极大推动了该领域发展。舒伯特经常用歌德、海涅、席勒等人的诗歌进行创作。 著名作品如舒伯特的《冬之旅》、《美丽的磨坊女》及《魔王》。
该曲出自歌德《浮士德》第一部第18景。诗歌描绘了恋爱上脑的格丽卿盼望恋人浮士德回归。
曲中,钢琴伴奏模仿了“纺轮转动”及“纺车踏板声”。这种伴奏形式创造了极强的音乐流动性,在舒伯特音乐中经常出现。
该作品于1814年完成,舒伯特年仅17岁。
P.S.
情人节快乐!🌹
P.P.S.
你们听古典乐是找不到对象的
#Schubert
#Romantic
#Musicology
#MusicWeek
Vol.4 德奥古典乐派 Day 4
https://youtu.be/MY0eeotSDi8?si=fLlXwQgX_uP1zurF
舒伯特(1797-1828),奥地利古典时期/早期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维也纳乐派”中最后一人。推动了“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的转变。
艺术歌曲(Lied)是基于诗歌的歌曲。现今英语中Lied一词特指德语诗歌。与之前的海顿、莫扎特的范式不同,Lied为更贴近生活的浪漫化表达,多为田园诗或爱情诗歌。
舒伯特共创作六百余首艺术歌曲,其大多选自同时期文学创作。 舒伯特把诗歌结构带入音乐,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极大推动了该领域发展。舒伯特经常用歌德、海涅、席勒等人的诗歌进行创作。 著名作品如舒伯特的《冬之旅》、《美丽的磨坊女》及《魔王》。
该曲出自歌德《浮士德》第一部第18景。诗歌描绘了恋爱上脑的格丽卿盼望恋人浮士德回归。
曲中,钢琴伴奏模仿了“纺轮转动”及“纺车踏板声”。这种伴奏形式创造了极强的音乐流动性,在舒伯特音乐中经常出现。
该作品于1814年完成,舒伯特年仅17岁。
P.S.
情人节快乐!🌹
#Schubert
#Romantic
#Musicology
#MusicWeek
Vol.4 德奥古典乐派 Day 4
https://youtu.be/MY0eeotSDi8?si=fLlXwQgX_uP1zurF
YouTube
Schubert: Gretchen am spinnrade", op.2, D.118 - Te Kanawa
Hi-res & stereo: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Y0eeotSDi8&fmt=18
Franz P. Schubert
Gretchen am spinnrade, op.2, D.118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in part)
http://en.wikipedia.org/wiki/Gretchen_am_Spinnrade
Gretchen am Spinnrad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Y0eeotSDi8&fmt=18
Franz P. Schubert
Gretchen am spinnrade, op.2, D.118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in part)
http://en.wikipedia.org/wiki/Gretchen_am_Spinnrade
Gretchen am Spinnrade…
👍1
音乐小本本
勃三 第三乐章 #Brahms #Romantic #Classical 🌹 https://youtu.be/-JXvjejaVEc
勃拉姆斯 - 第三小提琴奏鸣曲 第二乐章 Adagio
勃拉姆斯(1833-1897),德国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与JS巴赫、贝多芬合称为“3 Bs”。
勃拉姆斯贯彻“古典主义”来演绎浪漫的音乐,很少用标题音乐(program music)赋予音乐额外意义。所以在听感上,勃拉姆斯非常“古典主义”,与同时期作曲家显著不同。
勃拉姆斯第三小提琴奏鸣曲上他所做的最后一部小提琴奏鸣曲。在第二乐章,钢琴只充当伴奏功能。整段乐章都笼罩于浪漫怀旧的风格中。勃拉姆斯的音乐发展缓慢,少有大开大合,可谓“闷骚”。
该作品作于1886至1888年间。
#Brahms
#Romantic
#Musicology
#MusicWeek
Vol.4 德奥古典乐派 Day 5
https://youtu.be/OqpuIksys38?si=IEBXL0B2ynSTEEV_
勃拉姆斯(1833-1897),德国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与JS巴赫、贝多芬合称为“3 Bs”。
勃拉姆斯贯彻“古典主义”来演绎浪漫的音乐,很少用标题音乐(program music)赋予音乐额外意义。所以在听感上,勃拉姆斯非常“古典主义”,与同时期作曲家显著不同。
勃拉姆斯第三小提琴奏鸣曲上他所做的最后一部小提琴奏鸣曲。在第二乐章,钢琴只充当伴奏功能。整段乐章都笼罩于浪漫怀旧的风格中。勃拉姆斯的音乐发展缓慢,少有大开大合,可谓“闷骚”。
该作品作于1886至1888年间。
#Brahms
#Romantic
#Musicology
#MusicWeek
Vol.4 德奥古典乐派 Day 5
https://youtu.be/OqpuIksys38?si=IEBXL0B2ynSTEEV_
YouTube
Michael Rabin and Garvey plays the 2nd movement of Brahms Violin Sonata No.3 (Carnegie Hall - 1953)
Please subscribe to my channel.
Michael Rabin plays the 2nd movement of Brahms's Violin Sonata No.3 at Carnegie Hall in 1953, accompanied by David Garvey on the piano. Recently released by the Carnegie Hall Digital Collection. So great to watch this from…
Michael Rabin plays the 2nd movement of Brahms's Violin Sonata No.3 at Carnegie Hall in 1953, accompanied by David Garvey on the piano. Recently released by the Carnegie Hall Digital Collection. So great to watch this from…
❤1
布鲁克纳 - Locus Iste
布鲁克纳(1824-1896)奥地利作曲家、管风琴家。写作风格以宏大著称,将德奥的浪漫主义风格发挥到极致。受到瓦格纳的影响,布鲁克纳开始写作交响乐并吸收瓦格纳的写作技法。
Locus iste,作品号WAB 23, 是布鲁克纳为他当时所任职教堂林茨New Cathedral作的宗教作品。
Locus iste为升阶曲,一种在弥撒中常用的写作手法。拉丁原文基于圣经故事“雅各的天梯”。翻译为:
“
此屋为上帝所筑,
无价圣礼,
它神圣无暇。
“
该作品作于1869年。
#Bruckner
#Romantic
#Musicology
#MusicWeek
Vol.4 德奥古典乐派 Day 6
https://youtu.be/udZCjXbwkzk?si=m-bBqmUwvBH7Pjpt
布鲁克纳(1824-1896)奥地利作曲家、管风琴家。写作风格以宏大著称,将德奥的浪漫主义风格发挥到极致。受到瓦格纳的影响,布鲁克纳开始写作交响乐并吸收瓦格纳的写作技法。
Locus iste,作品号WAB 23, 是布鲁克纳为他当时所任职教堂林茨New Cathedral作的宗教作品。
Locus iste为升阶曲,一种在弥撒中常用的写作手法。拉丁原文基于圣经故事“雅各的天梯”。翻译为:
“
此屋为上帝所筑,
无价圣礼,
它神圣无暇。
“
该作品作于1869年。
#Bruckner
#Romantic
#Musicology
#MusicWeek
Vol.4 德奥古典乐派 Day 6
https://youtu.be/udZCjXbwkzk?si=m-bBqmUwvBH7Pjpt
YouTube
VOCES8: 'Locus Iste' by Anton Bruckner
VOCES8 performs Anton Bruckner's motet 'Locus Iste' at Les Dominicains de Haute-Alsace in Guebwiller, France.
TEXT:
Locus iste a Deo factus est, inaestimabile
sacramentum irreprehensibilis est.
This place is made by God, inestimably
sacred, irreprehensible.
TEXT:
Locus iste a Deo factus est, inaestimabile
sacramentum irreprehensibilis est.
This place is made by God, inestimably
sacred, irreprehensible.
❤1
音乐小本本
勋伯格 - 升华之夜 #Schoenberg #Romantic #contemporary https://youtu.be/vqODySSxYpc
勋伯格 - 乐队变奏曲
勋伯格(1874-1951),奥地利-美国作曲家。因其犹太人背景,在二战时期逃离纳粹德国。
用现代作品结束这一期音乐周吧!第二维也纳乐派,为了以第一维也纳乐派做划分。后者在前面几期介绍过。
第二维也纳乐派(Second Viennese School)是勋伯格及其学生为主的当代乐派,有名的作曲家包括韦伯恩和伯格。“十二律”和“无调性”的概念由此开始发展,影响了包括巴托克、普朗克、斯特拉文斯基在内的当代派作曲家。
乐队变奏曲, Op.31 是勋伯格为大编制乐团谱写的十二律作品。勋伯格称其小众审美是在对“多数人暴政”进行反抗。这部作品用到了古典时期的变奏技法:逆行(R)、反行(I)、反行逆行(IR)。勋伯格还在曲中加入了BACH动机,意在致敬古典同时打破常规。
该作品作于1826-28年间。
#Schoenberg
#Contemporary
#Musicology
#MusicWeek
Vol.4 德奥古典乐派 Day 7
https://youtu.be/iL1XzH6gpAY?si=CZZcARxbjt5BGCEM
勋伯格(1874-1951),奥地利-美国作曲家。因其犹太人背景,在二战时期逃离纳粹德国。
用现代作品结束这一期音乐周吧!第二维也纳乐派,为了以第一维也纳乐派做划分。后者在前面几期介绍过。
第二维也纳乐派(Second Viennese School)是勋伯格及其学生为主的当代乐派,有名的作曲家包括韦伯恩和伯格。“十二律”和“无调性”的概念由此开始发展,影响了包括巴托克、普朗克、斯特拉文斯基在内的当代派作曲家。
乐队变奏曲, Op.31 是勋伯格为大编制乐团谱写的十二律作品。勋伯格称其小众审美是在对“多数人暴政”进行反抗。这部作品用到了古典时期的变奏技法:逆行(R)、反行(I)、反行逆行(IR)。勋伯格还在曲中加入了BACH动机,意在致敬古典同时打破常规。
该作品作于1826-28年间。
#Schoenberg
#Contemporary
#Musicology
#MusicWeek
Vol.4 德奥古典乐派 Day 7
https://youtu.be/iL1XzH6gpAY?si=CZZcARxbjt5BGCEM
YouTube
Arnold Schoenberg - Variations Op. 31 {Chicago/Barenboim LIVE}
Arnold Schoenberg or Schönberg (13 September 1874 – 13 July 1951) was a Jewish Austrian composer, music theorist, and painter. He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expressionist movement in German poetry and art, and leader of the Second Viennese School. By 1938, with…
❤1
总结一下这期音乐周。这一期比较走心,每一篇介绍我都用了很长时间来阅读材料来写稿子,有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发现。
“德奥古典“是一个很笼统模糊的概念,几乎是中文语境特有。英语、德语、法语的相关文献近乎不存在。 甚至在中文音乐期刊中,都很少定义。“德奥派”概念似乎是民间通过同时期的绘画、诗歌、文学作品而总结来的。
音乐学文献中,“德奥”相关的概念有“第一维也纳学派”、“第二维也纳学派”和“ The 3 Bs”(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 音乐形态上,做了“标题音乐”(program music)和“绝对音乐”(absolute music)的划分。
这种概念在一战前已经诞生,贯彻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一战后,随民粹和法西斯主义所带来的“德意志民族骄傲”兴起,树立了“正统音乐”的民族认同感。
特别要提的是勋伯格在其的作用。勋伯格经常发表诸如“让你们在正统德意志音乐下颤抖”的言论,但依旧深受对“犹太音乐”的讨伐迫害,不得已逃到美国。
在提到“纯粹音乐”,“正统音乐”,“正统德奥主义”等概念时,我们应警醒民族主义/纳粹主义在其中的作用。
#Musicology
#MusicWeek
Vol.4 德奥古典乐派 Conclusion.
“德奥古典“是一个很笼统模糊的概念,几乎是中文语境特有。英语、德语、法语的相关文献近乎不存在。 甚至在中文音乐期刊中,都很少定义。“德奥派”概念似乎是民间通过同时期的绘画、诗歌、文学作品而总结来的。
音乐学文献中,“德奥”相关的概念有“第一维也纳学派”、“第二维也纳学派”和“ The 3 Bs”(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 音乐形态上,做了“标题音乐”(program music)和“绝对音乐”(absolute music)的划分。
这种概念在一战前已经诞生,贯彻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一战后,随民粹和法西斯主义所带来的“德意志民族骄傲”兴起,树立了“正统音乐”的民族认同感。
特别要提的是勋伯格在其的作用。勋伯格经常发表诸如“让你们在正统德意志音乐下颤抖”的言论,但依旧深受对“犹太音乐”的讨伐迫害,不得已逃到美国。
在提到“纯粹音乐”,“正统音乐”,“正统德奥主义”等概念时,我们应警醒民族主义/纳粹主义在其中的作用。
#Musicology
#MusicWeek
Vol.4 德奥古典乐派 Conclusion.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