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 Web
#邓小平时代/第20章邓小平时代的挑战1989-1992

在1980年代末,大多数学生更加关心的不是政治自由,而是他们个人的自由,如自主择业和摆脱“政治辅导员”的权利。

#想法

很少的辅导员教育水平能赶得上学生,但是却控制着学生的前程。这会衍生出一些严重的问题──压迫和腐败。参考大搞政治运动以及大跃进时期就知道了,无数的知识分子和农民被迫害致死。
#邓小平时代/第20章邓小平时代的挑战1989-1992

1989年天安门事件前夕,戈尔巴乔夫访华,意味着中苏关系走向缓和,这一轰动事件吸引了众多国际记者。但是这时的天安门示威学生却让戈尔巴乔夫访华黯然失色,国际记者也纷纷把重点转向学生示威运动。

#想法

天安门事件,是一连贯事情推动造成的。胡耀邦的突然逝世,情绪高涨的青年仿照纪念周恩来的四五天安门事件,戈尔巴乔夫访华带来的大批国际记者,这一时机下发生示威活动让高层难堪……一系列的事情推动了事件往暴力方向发展。
#邓小平时代/第21章天安门悲剧1989年5月17日-6月4日

在镇压后的20年里,很多坐牢的人都被释放,官方对这一事件的说法也逐渐变得温和:先是称为“反革命暴乱”,然后改为“暴乱”,后来又成了“政治动乱”,最终变成“八九风波”。
#邓小平时代/第22章站稳脚跟1989-1992

邓小平还指示他的接班人如何应付西方仍在继续的制裁和可能的指责。他说:“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第一句话,冷静观察;第二句话,稳住阵脚;第三句话,沉着应付。不要急,也急不得。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埋头实干,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
#邓小平时代/第22章站稳脚跟1989-1992

从1989年9月底到10月初,当成千上万的东德人涌入西德避难时,中国的报纸却在继续赞扬东德。例如,10月7日(东德共产党统治40周年纪念日)东德爆发大规模抗议时,《人民日报》不但只字不提,反而误导人们说:“东德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现在已经加强了团结。”

#想法

何其相似!不过,现在网络发达,没那么容易掌控了,总有一些人可以开眼看世界──但大部分人还是依旧逃不开这样的宣传机器。
#邓小平时代/第22章站稳脚跟1989-1992

在天安门悲剧之后的困难时期和苏联解体的时期,邓小平不断重复着一句口头禅:“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有所作为。”

#想法

我尝试理解下,冷静观察、沉着应付,代表在困难而敏感的时期,从意识上到行动上都不能乱,否则就会出现方向性错误;稳住脚跟就是稳住权力;有所作为,则是从广大的普通民众立场思考──只有带来真正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他们才不会对这个政权进一步丧失信心──短期的阵痛,他们会忘记,而且从历史来看,他们的确也不会记住。况且,还有全国性的宣传机器可以统一口径。
#邓小平时代/第22章站稳脚跟1989-1992

天安门悲剧和东欧剧变之后,为了赢得中国年轻人的心,需要用什么来取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呢?答案似乎不言自明:爱国主义……就像抗战时期共产党人诉诸于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结合以共同抵抗日本侵略一样,此时的爱国主义“教育”把民族主义和共产党联系在一起;反过来说,批评共产党事实上就是不爱国。
#邓小平时代/第23章邓小平时代的终曲-南巡1992

邓小平一向反对空话、长篇报告和不作认真准备的会议,他曾说过:“没有话把嘴巴一闭⋯⋯会议和讲话是为了解决问题的。”
#邓小平时代/第23章邓小平时代的终曲-南巡1992

江泽民通过从珠海得到的报告认识到,邓小平已经下定决心,假如他不大胆推进改革开放,邓小平就会让他靠边站。

#想法

如果没有南巡给江泽民的压力,估计也没有后来的加大改革开放──正如此前所说,邓小平即使下位了,在某些方面依然有着重要影响力。
#邓小平时代 #书籍简介 #邓小平 #传记

自此,《邓小平时代》这本书的摘录分享到此结束。该书非常适合理解邓小平以及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的转变,也是很重要的研究材料。

书的作者是傅高义(EZRA F. VOGEL),哈佛大学亨利• 福特二世社会学荣休教授,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前主任。正因他不是国内的研究人员,所以理论上他不会受到太大的政治压力,因此可能会更客观一些。当然,国内出版是被删减过的,最主要的删减就是天安门事件部分。

总之,非常值得阅读的一本书,建议阅读港版。
#到奴役之路/自序

当我读到这本著作时,好像一个寂寞的旅人,在又困又乏又渴时,忽然瞥见一座安稳而舒适的旅舍,我走将进去,喝了一杯浓郁的咖啡,精神为之一振。

#想法

一本好书给人的感觉是这样的。
#到奴役之路/自序

一个人的饭碗被强有力者抓住了。哪里还有自由可言?

#想法

无比赞同,正如历史上的某些时期,人们的生活、生产资料被他人控制,没有自由,甚至连反抗的力量都没有,最后活活饿死之人不计其数。
#到奴役之路/自序

法治的基本出发点和功能,并非保障政司的权力,而在保障个人之不可剥夺的基本人权。从这一组设准出发,自由主义者看得最严重的事是镇制权力的随意滥用,并且反对国邦统治大家的经济生活。

#想法

法治的出发点是保障人权,而非只是保障政府的权力能够有效行使,如果是后者,那么法将成为极权的工具。
#到奴役之路/第一章 放弃了的道路

殷海光:
- 吾人需知,自由是民主的真实内容,民主是自由的较佳形式。没有民主则自由失去保障与发展的凭藉。没有自由则民主将成独裁与极权暴政的工具。谈民主而反自由,正犹之乎要结婚而反对恋爱。
- 民主形式是易被利用的,自由则不能被导演。
- 实在说来,东方没有自由传统。在东方某些地区,富于一元论倾向的意理,它虽 未将其他意理排斥尽净,但至少居于优势的支配地位。这种富于一元论倾向的意理,表现在政治上就是“定于一尊”。
- 人而能自主,自发,和自律,这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结果。所以我们可以说,自由人和最文明的人二者是同义语。

#想法

殷海光总结得很到位了,无需多言。
#到奴役之路/第一章 放弃了的道路

自十八十九世纪以来,社会制度逐渐从严格的阶层组织转化而成各个人至少可以自定其生活方式的制度。这种转变和商业发达有密切关系。

#想法

由此出现的自由观念在一些国家得以发展,而向外扩张至欧洲中心时,由于强大的政治压力(德意志、法兰西?),这些自由观念便没有机会传播开来。
#到奴役之路/第一章 放弃了的道路

一旦加于人类才智自由发展的枷锁移除了,人类便可迅速努力,从事发明制造,以满足大量的需求。当着大家的智识水准提高了以后,大家便能立刻发现社会上真实的污点何在。这时,大家不复对这些污点处之以容忍的态度。

#想法

见愚民、疲民之术。
#到奴役之路/第一章 放弃了的道路

我们自动地去建立一个制度,与被动地接受一个已成的制度,这二者是全然不同的。

#想法

自由主义之精神所在。
#到奴役之路/第一章 放弃了的道路

自由主义者对于社会的态度是像个园丁。园丁栽培一株植物,他为这株植物创造最宜于生长的条件。因而,这个园丁必须尽可能地了解植物的结构,及其生长之道。
声明:
各位订阅者,实在抱歉,该频道无限期断更。

理由很简单,自己的阅读习惯很早之前开始改变,不再是以读后摘录为主,因此此前的一段一段摘录的分享形式便不再适用,故停更本频道。

如果你仍旧对读书相关分享感兴趣,可关注 @what_to_read_today 。再次表达歉意,有缘再见。👋👋
2024/06/14 02:41:20
Back to Top
HTML Embe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