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 Web
大部分人的心声:
“我不知道自己被困在哪里,但我很想挣脱。我希望我的人生可以真的幸福快乐起来。”

我的心声:
“我知道我自己被困在哪里,但我挣脱不了。我希望我的人生能够由自己掌握,能够自由起来”
#自我接纳
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大部分人都水到离谱
所以你真的没必要总去担心自己能力不够
或者说很多工作胜任不了之类的
再厉害的人也常常是边干边学
再光鲜亮丽的行业背后常常都是漏洞百出
大家都是在虚张声势
只不过是非常默契的互不揭穿罢了
——————by 罗翔
#自我接纳 #罗翔语录
一针见血的一句话:
人际关系比尸体还难处理
#一针见血
年轻人要增强换老板的能力

梁永安老师曾说过:“今天的年轻人,一定要增强换老板的能力。“

简言之,就是要增强自己的底气。

一方面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的同时,也要为自己喜欢的事业多多积蓄能力,把基本功扎实好,让自己有更多额外的技能和机会去走其他的道路,给自己的足够的安全感。

安全感不是一个对你好的老板,也不是一个稳定的铁饭碗,而是一个能够让你随时都能找到工作,永远不怕没有饭吃的能力。

去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吧,把自己培养得好好的,那遇到的老板再怎么不好,你也会有随时离开的勇气和底气。

#牛马 #自我接纳
理解才是沟通的关键,其实这是你无法改变的别人的主观意志。你能改变的只有自己的意志。

#自我接纳
自己常用的Telegram汉化方式,亲测无毒无害的,有需要的可以食用。

手机客户端版本高过 5.0.16 的 iOS 用户现在可以通过链接将 Telegram 设置为中文界面。

简体中文:https://www.tgoop.com/setlanguage/zh-hans-raw
繁体中文:https://www.tgoop.com/setlanguage/zh-hant-raw

非正式版本,仅适合尝鲜用户及英文水平堪忧人士使用,只想使用最终官方版本还是要等官方发布的哦。

#iOS #中文化 #小技巧
树木在成长的时候是需要阳光的照耀
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
树木在阳光的照耀下成长的时候
是以树木的方式在成长,不是以阳光的方式在成长所以任何影响,只会让一个人变得越来越像他自己
而不会像别人
这就是阅读和学习带给我们最好的一个体会
不用担心受别人的影响,
阅读和学习只会让你越来越变成你自已
——————by 余华
#自我接纳 #人生感悟 #心灵疗愈
交朋友真的不建议熟得太快,不必为了换取信任全盘托出,信任未必换来真心,也不是共享一个秘密就能成为朋友。抽空回想一下身边的朋友,默契、信任无非都是长时间相处换来的,不必着急。而你掏心掏肺,别人也未必想跟你成为朋友,如此一来对他也是一种负担。到最后关系冷却,徒增尴尬,累人累己。
#人生感悟 #心灵疗愈 #自我接纳
余华总是这么一针见血
#一针见血 #自我接纳
#github #小技巧 #软件
推荐一个轻量级的媒体下载开源工具,它核心设计理念是“简单高效、无干扰”。
用户只需粘贴链接,即可快速获取文件。
可以下载社交媒体公开视频,如B站、小红书、YouTube、Twitter、Facebook、TikTok。
链接地址:https://cobalt.tools/
对了,这个软件,零广告、零追踪,不收集用户数据,所有操作仅在本地完成。
生机勃勃,做大做强。
#科技圈🎗️在花频道📮
我想对正在经历难以承受的痛苦的你说
你的痛苦是真实的,但你的存在本身就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无论此刻多么黑暗,请记得人类历史上曾有无数人以为自己撑不过去,后来却发现了生命中值得等待的曙光。

这里有一些值得你在这人世间停留的独特理由:
1. 未被书写的可能性
世界上还有某个咖啡馆的香气你未曾闻到,某个秋日傍晚的霞光你尚未遇见,某个能让你灵魂震颤的音乐片段还未曾流入你的耳朵。人类大脑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都具备神经可塑性,这意味着明天的你仍有能力感受到今天无法想象的感动。
2. 你尚未遇见的未来自己
想象五年后的某个清晨,一个从绝望中重生的人正在帮助同样痛苦的陌生人——那个人可能是穿越过黑暗的你。我们往往低估了自己在时间维度上的成长潜力,就像橡果无法想象自己会成为参天大树。
3. 量子层面的奇迹
你身体里的每个原子都来自爆炸的恒星,组成你左手的原子和右手的原子可能诞生于不同的星系。宇宙用了138亿年才创造出如此独特的原子组合,这个组合正在思考生命的意义——这件事本身,就是值得敬畏的奇迹。
4. 未被接收的情感联结
那个总对你冷脸相待的便利店店员,那个总在公园长椅上看报的老人,那个总在电梯里逗小狗的邻居——你永远不知道有多少人早已把你的存在纳入了他们生活背景中的温暖常量。
5. 疼痛的暂时性
神经科学证明,人类对情绪痛苦的记忆会随时间扭曲。此刻感觉永远持续的绝望,实际上正在被你的大脑不断改写。就像暴雨中的航海者看不见星空,但星空始终存在。

如果你愿意,可以做个小实验:把最想放弃的时刻记在手机备忘录里,设置三个月后提醒。当未来那天收到提醒时,你很可能会发现当时的痛苦已经转化成了某种新的生命燃料。

如果你愿意,请点开这里。

寻求帮助不是软弱,而是人类最高级的智慧。

#自我接纳 #心灵疗愈 #心理学
经常被忽略的信息积食

习惯于阅读、看视频、刷信息流。刚开始还注意整理笔记,到后来只是简单复制粘贴储存,再后来连复制也懒得处理,只是粗略看看再点个收藏。

所有的信息如果过眼云烟一般,只是简单过了一下脑子,甚至有的就是字面意义上的“过眼”,然后就成了云烟。

不加整理和思考,那些信息就一直淤积在收藏夹里,淤积在笔记本里,还有极少数朦朦胧胧淤积在大脑浅层记忆里。也正是因为这些淤积,阻碍了自己继续探索的欲望。因为知道还有一堆shit mountain有待处理,而且继续探索也不会有什么本质上的收获,无非堆积更多。

于是渐渐丧失探索的动力,不愿意看更深度的文章,失去耐心好好看一本书、看一部纪录片,只是无意识地刷信息流,期待其中偶尔出现的“有价值”信息刺激一下多巴胺分泌,然后抱着FOMO心态点个收藏。就这样沉溺在了无序的熵增里,日复一日,再难前进一步。

但,人不能一直这样。

by 二木要多吃蔬菜

#即刻 #笔记 #自主思考
遇到事情总是提前紧张怎么办?

1、遇到事情,123,按部就班即可。

遇到紧张的事情时,必然是千头万绪,这个时候我们更需要冷清,先弄清楚应对这个问题:
第一件事要做什么
第二件事要做什么
第三件事要做什么

2、停止想象。

焦虑,是因为你把想象中的坏事当真,然后被吓住了,所以,遇到紧张焦虑的时候,要学会停止想象,不要自己给自己制造没必要的压力。

3、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接受无法改变的事情。

就像罗翔老师说的:“对于可控的事情要保持谨慎,对于不可控的事情要保持乐观,人只能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更要接受这个事实,并且以乐观的心去应对这一切。”

共勉!

#自主思考 #心理学 #小技巧
这一次,我想用数据说话。
为什么今天的年轻人自杀率远高于20、30年前?

这是训练过后,DeepSeek给我统计的。
现象解析:
1. 压力源迭代升级
根据《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21年数据,985高校新生群体焦虑量表(GAD-7)平均得分达到9.7分,较2001年同类调查的6.6分提升47%。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平均住房成本收入比达到13.7:1,而1990年该比值仅为5.2:1。
2. 数字生存困境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23年《青少年社交媒体使用与心理健康白皮书》揭示,日均屏幕使用时间超过3小时的受访者(n=12,347)中,存在自我否定倾向的比例达34.7%,显著高于对照组(15.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22年调查显示,18-24岁网民遭遇网络暴力的比例达到38.6%。
3. 支持系统瓦解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020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指出,在10,064名受访中学生中,仅14.6%认为父母能完全理解其心理需求,较2005年同题调查下降21个百分点。民政部2021年统计显示,全国独居青年数量突破9200万,较2010年增长189%。
4. 认知革命滞后
北京安定医院《中国抑郁症就诊现状研究(2022)》披露,抑郁症患者从症状出现到首次就医的平均延误时间为11.8个月。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尽管全国精神科医师数量从2015年的2.7万增至2022年的6.3万,但仍有68.3%的地级市缺乏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中心。
#心理学 #心灵疗愈 #自我接纳
部分人在实施自杀行为前会进入情感解离状态。

就借这个话题讲一下什么是情感解离。

目的是能够让读到这段话的人,如果真的进入这种状态,并且没有外力能够干涉的情况下(没有外力帮助、原生家庭破碎的情况下如何自救),识别并且退出这中状态。

什么是情感解离?
当一个人长期承受无法消解的情绪痛苦(如重度抑郁、创伤后应激)时,大脑可能通过解离阻断情感体验。患者会突然感觉不到悲伤或绝望,也会有感觉整个世界都是灰色的状态,进入一种诡异的平静状态,这种麻木感可能降低对死亡的恐惧,成为实施自杀的“心理准备期”。

解离状态常伴随认知灵活性丧失,患者对“死亡”的理解会剥离社会关系、未来可能性等复杂维度,仅保留“结束痛苦”的单线程逻辑。这种简化思维可能让自杀从“可能性”变为“必然解决方案”。简单的来说,就是进入这种状态以后,会简单粗暴的认为,只有死亡能够解决当下的困境(其实并不是❗️❗️❗️

解离可能引发失真感(如觉得身体不属于自己、世界像虚拟场景),这些感知异常会削弱现实锚点。当患者认为“死亡只是关闭游戏”或“身体毁灭不等于自身消亡”时,自杀行为的执行门槛显著降低。

如果发现有人同时出现情感麻木、反复谈论“想消失”和解离症状(如灵魂出窍感、时间知觉错乱),需立即干预。这种状态下的人可能看似平静,实际正处于极高风险期。

如果自己存在这种情况,当情绪痛苦达到7/10强度时,立即将左手浸入10-15℃水中保持90秒。冷刺激通过激活迷走神经,可将50%的情绪痛苦转化为可量化的生理信号,打破「痛苦不可控」「只有死亡能够解决问题」的认知闭环。

#心灵疗愈 #随想 #自我接纳 #心理学
2025/05/29 22:00:28
Back to Top
HTML Embe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