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 Web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我从来不喜欢把女性的知识变为一种迷信的崇拜,宣扬我们知道一些男人不知道的事情,比如女人深邃的非理性智慧、女人对“自然”的本能性的认识。所有这些常常只是加深了男性思维中女人是原始且低级的印象 —— 女性的知识是初级的、原始的,永远存在于黑暗的根系中,而男人则可以养育并拥有那些在阳光下茁壮成长的鲜花和作物。为什么当男人被允许长大的时候,女人要继续说那些婴儿的语言?为什么当男人可以拥有思想的时候,女人只能在盲目中感受?

—— 厄休拉·勒古恩。作家,著有《地海》系列,《黑暗的左手》等著名作品。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很久以前,在我还很年轻很愚蠢的时候,曾经和一个当上了警察的高中同学一起出去巡逻。那一晚成了我人生中最毛骨悚然,也是最彻底重塑我想法的一个晚上。
有两个事情让我印象最深。

第一个事情是:
我同学整晚基本都在干一件事,那就是开着警车在马里兰郊区四处乱转,不停输入路上车辆的车牌号,看能不能找到“理由”去拦人。他把查车牌当作排解无聊的消遣,几乎是查完一辆车就会查下一辆车,但他对那些斑斑驳驳的旧车和少数族裔司机尤其感兴趣,他说那些少数族裔司机“看起来不该出现在这个社区”。
大部分查询都没什么结果,他只因为尾灯不亮而成功拦下过一个司机。那一整晚的主要内容,就是毫无意义地开车打发时间,于是为了找点精彩的事情做,我同学会去“支援”其它警察。每当对讲机里有别的警察说自己拦下了车,他就会立刻开启警灯,全速向拦下了车的地方开去。不过大多数时候,他赶到的时候“执法”都早已结束了,只有一次,他到的时候“执法”还在进行。

那就是记忆犹新的第二个事情:
那次拦车是个非常琐碎的理由,要么是尾灯坏了要么是车牌过期。司机这周刚刚出狱,还没来得及更新驾照,今晚就带着老婆孩子开车出门了。
拦车的警察不满足于仅仅口头警告,要求当事司机下车接受盘查。就在盘查的过程中,越来越多无所事事的警察赶到现场。在这样的气氛下,当事司机越来越紧张,而围成一圈的警察更是步步紧逼。
我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可能是当事司机挥动了手臂,或者是提高了声音,警察突然一拥而上,把当事司机面朝下推倒在马路上,压着他扣上了手铐。当事司机被警察拖走的时候,我听到他的家人惊惶失声大哭起来。当事司机和家人团聚,只有短暂的这几天,就又被警察带走了。
我同学告诉我,当事司机假释期间再次犯事,很可能要在监狱继续服刑很多年了。

我意识到了,这群警察的全职工作不是维护治安而是“制造犯罪冲业绩”,寻找各种微小的理由拦下司机然后施加压力,直到有人情绪崩溃导致事件升温。
但我那同学并不是什么“滥用职权的坏警察”,他就是在照章办事。他真心相信自己是“抓走坏人保护好人的好警察”。
问题是,从警车里看出去,这个世界没有好人,都是“坏人”。所有活生生的人,特别是少数族裔,在警车里看出去的时候,都像是坏人。我同学巡逻的时候,任何人在他看来都是坏人,没有好人。这就是他接受的警察训练。
我同学的巡逻并没有让这片社区更安全,他没有保护到任何人,除了帮这个社区继续驱赶恐吓少数族裔和穷人,维护白人和富人的特权。

每次回想起那个晚上,我都觉得自己糟糕透了,我希望我可以站出来说些什么,我希望我可以把那件事情拦下来。虽然那个时候,我根本没有勇气站出来,也完全不知道该站出来说什么。
或许那天晚上我注定是无力的,即使我说服我的同学另找工作,也一定会有人去接替他的工作,问题不是我的同学,而是美国整个腐朽败坏的警察系统。
无论是德里克·肖万杀害乔治·弗洛伊德,还是达伦·威尔逊杀害迈克尔·布朗,每次警察杀害无辜民众的背后,都是这个众人习以为常但实际上充满恶意和残忍的警察体系。

genderkoolaid.tumblr.com/post/797312313966411776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甲:现在人们的习惯是对任何人有任何不同意见,就立即把分歧在网上公开,这其实是带有非常大的恶意非常可怕的做法,这样的公开可能会把事情上升到双方都无法控制的程度。问题是,现在如果你尝试私下解决矛盾,反而会被人贴上“鬼鬼祟祟”的标签。明明首先尝试私下解决,才常常是对双方来说都更安全、也更有效的做法。只有无论如何都无法友善沟通,而且对方确实也造成严重问题的情况下,才可以考虑在网上公开寻求民意的支援。

乙:我看到太多太多的人因为小小的无心之失而被群起攻之,遭受到极大的心理伤害,而明明大多数这样的事情是可以私下解决的。很多时候公开发帖批评的人的目的本身就是带有恶意的,是希望公开羞辱对方,是希望用远远超过合理的范围去复仇对方。我们的网络已经产生了一种暴民文化,我们不再讨论是非、不再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而是找到“可以”施加暴力的人,然后发泄自己的暴力。这对于我们所有人的健康和发展都没有任何好处,无论是参与事件的网友、还是被挂的一方、还是挂人的一方。这是有毒的文化,是让人疏远别人、提防别人的文化。我们每个人都要仔细反思自己的言行,不要再参与这样的事件。当你思考该如何为人处事的时候,请记得把善良放在第一位。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Media is too big
VIEW IN TELEGRAM
请欣赏一段精妙的电影叙事手法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画家:亨利埃特·罗纳-克尼普
年代:19世纪
风格:浪漫主义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有人会记得我们的,在另一个时代。 —— 萨福,公元前600年。

和他在一起,抽烟、轻声交谈、任何事情... 都会让我想到无数被历史深深掩埋的爱情。那些人曾经和我们一样幸福吗?那些人曾经和我们一样亲密吗? ——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1879-1970。

如果这本小册子可以在一百年后重见天日,我希望我的读者可以知道,这本小册子的作者,是一个爱着女性的人。她将人生中最有意义的年华,用在了为女性争取平等、公正和尊严上。 —— 劳拉·德·福斯·戈登,1879年。

如果在将来,在那个更包容更公正的时代里,我们之间的信件往来可以出版,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我想让世界可以知道我们有多爱对方。 —— 戈登·鲍舍尔,1940年代。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这是波特兰艺术博物馆展出的一件十八世纪油画。这幅画作描绘了同时代的女性化的底层男性。

当时在意大利,人们亲切地称呼这些女性化的男性为“femminielli”,即“女装子”。这个词来源于那不勒斯的最贫困的贫民区。在贫民区里,人们接受 femminielli 是男性和女性之外的另一种性别,并对他们非常友善。

图中左边的这位 femminielli 牙齿已经蛀坏,而且他的甲状腺也异常肿大,这些都是当时贫民中常见的健康问题。

因为有条件作画的精英阶级对性别表达多元的人群常常抱有着非常强的偏见,描绘 femminielli 的油画作品是非常少见的。直到十九世纪末照相技术出现之后,我们才有了更多关于 femminielli 记录。 source
2025/10/15 02:36:52
Back to Top
HTML Embed Code: